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8.我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由主通过天使被带往宇宙中的一个星球,陪同的还有这个星球的一些灵人。我们朝右方前行,持续了两个小时。在我们太阳系尽头附近,先是出现一片闪亮但很厚的云,之后一股炽热的烟雾从一道巨缝中冒出来。这是一道巨大的鸿沟,在那一侧将我们太阳系与某些星系隔开。这股炽热烟雾看上去在相当长的距离处。我被带领从它中间穿过;然后,我下面的那道鸿沟或裂缝出现了许多人,他们都是灵人。灵人看上去都是人形,并且是实实在在的人。我还听见他们彼此说话;但没能获知他们来自哪里,是何性质。不过,他们当中的一个对我说,他们是守卫,防止灵人未经允许就越过这个星系进入宇宙中的另一个星系。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也得到证实。因为陪同我们的一些灵人未被允许越过,结果一到达那个大鸿沟,他们就开始大声疾呼,说他们快要死了,就像垂死挣扎的人。于是,他们便停在鸿沟的这一侧,无法再往前走了,因为从鸿沟冒上出来的炽热烟雾包围并折磨他们。
4442.“示剑的父亲哈抹出来,到雅各那里,要和他讲话”表商议这个教会的真理。这从“示剑的父亲哈抹”和“雅各”的代表,以及“和他讲话”的含义清楚可知:“示剑的父亲哈抹”是指古人所知的真理(参看4430, 4431节);“雅各”是指外在的古教会(4439节);“和他讲话”是指商议。因此,这些话表示商议这个教会的真理。人若不知道在圣言中,名字表示属灵的实体,必惊讶“示剑的父亲哈抹出来,到雅各那里,要和他讲话”这些话居然表示存在于古人当中的教会真理与适合要在雅各后代当中重新建立的古教会的真理所进行的商议。但是,凡了解圣言内义性质的人,都不会感到惊讶;事实上,那些从古人的书籍了解他们写作风格的人也不会感到惊讶。因为古人在阐述实体时,习惯将其表现得如同彼此交谈,如智慧,聪明,知识等。他们还习惯给这些实体取名字,以名字来表示这类事物。古人的神明或半神不是别的,他们所杜撰出来,并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与这些实体联在一起的风云人物也不是别的。
古代哲人从古教会那里接受了这种习俗,古教会曾传遍亚洲世界(1238, 2385节);因为古教会的人通过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来阐述神圣事物。然而,古教会是从生活在大洪水之前的上古之人的口述接受了这个习俗(920, 1409, 1977, 2896, 2897节);而这些人则从天上接受它,因为他们与天堂交流(784,1114-1125节)。这类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就出现在第一层天堂,也就是三层天堂中最低层的那一个。这解释了为何圣言以这种风格写就。不过,与古人的著作不同的是,圣言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特点,即:在一个连续系列中的独立实体代表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在至高意义上则代表主自己;真实的历史细节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真实的对应关系,这些是连续的,贯穿于源自主的三层天堂。
3194.“以撒刚从庇耳-拉海-莱回来”表示从神性真理本身而生的理性层的神性良善。这从“以撒”的代表和“刚从庇耳-拉海-莱回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撒”是指主的神性理性(参看2083, 2630节),在此是指其中的神性良善方面的神性理性,因为利百加所代表的神性真理还没有从属世层中被召唤出来,并与良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接下来的几节经文论述的主题。“刚从庇耳-拉海-莱回来”是指从神性真理而生。在原文,“庇耳-拉海-莱”表示“看见我的那一位永活者之泉”,如前所述(创世记16:13-14),在那里我们读到:夏甲就称向她说话的耶和华名为“你是看见我的神”;因为她说,在这里我也在看见我的那一位后面看见吗?所以,她称那泉为庇耳-拉海-莱(即看见我的那一位永活者之泉)。关于这两节经文的含义,可参看前文(1952-1958节);这几个章节也清楚表明,“泉”是指神性真理,“看见我的那一位永活者”表示源于神性真理的理性层的神性良善,在那里被称为主的内层人。关于这极深的奥秘,情况是这样:良善和真理本质上属于神性本身;但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从神性良善发出,从神性真理出生。或也可说,主的本质存在是神性良善,主的显现或实存是神性真理。这就是主的理性层的神性良善的源头,祂将来自人身或人性的神性真理与这理性层的神性良善结合在一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